中国橡胶机械网 2014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2014年第33号公告正式发布了复合
橡胶国家推荐性标准《复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该标准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引人关注的是复合橡胶中生胶含量不超过88%的规定,这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2006年制定的《复合橡胶自律规范》规定的天然橡胶含量95%~99.5%相差甚远。新国标的实施将对我国橡胶工业尤其是轮胎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天然胶含量在95%以上的复合橡胶,轮胎企业在使用时无需过多调整工艺和配方,可以满足轮胎各部件生产要求。但新国标中生胶含量不大于88%的规定,使复合橡胶的性能大为下降,轮胎企业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工艺和配方等调整,重新进行产品试验验证、供应商认定等工作,不仅大大增加了技术难度、管理成本、资金占用和质量控制难度,同时增加了产品安全风险。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朱红认为,复合胶生胶含量降低,大大增加了轮胎企业加工使用的复杂性。一是在技术上难以实现。轮胎是多部件制品,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轮胎各部件所用的配方不同,一般大型轮胎企业有上百种胶料配方。若实施新标准,则轮胎各部件的胶料配方、工艺控制等必须要重新做大量的试验和调整,成品轮胎也要重新进行各种检测试验。由于轮胎是汽车的安全性部件,所以还要经过汽车厂商的相关认证和审核。这一调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二是增加了工厂的管理成本。轮胎企业为满足各种不同的产品设计要求,不得不采购多品种的复合橡胶,从而增加了使用管理的复杂程度和加工能耗,增加了工艺控制、库房管理、入厂检验等相关工序的管理成本。三是增加了流动资金占用,由于增加了橡胶的库存量,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资金周转难度,使本来就利润微薄的轮胎企业运转更加困难。四是采购管理难度加大。不是所有复合橡胶生产企业都具备在橡胶中加入12%炭黑等配合剂的专用生产设备。这样就迫使轮胎企业要重新选择复合胶供应商,重新对供应商进行商务考察、谈判及质量体系审核认证等一系列的工作。新国标的实施对我国轮胎工业形成重创,专家测算,新国标正式实施后轮胎行业复合胶进口的大门将关闭。如果全部转成进口一般贸易的天然橡胶,按年进口150万吨计算,轮胎行业需多支出22.5亿元,中国轮胎在全球价格竞争力会降低。。
新国标的实施对我国天然橡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限制复合胶或者把复合胶的进口渠道堵死,就是限制中国天然橡胶消耗,也就等于限制了全球的天然橡胶消耗,那样全球天然橡胶供求关系更加失衡,价格向下成大概率事件。现在天然橡胶价格已是六年来低点,橡胶价格已低于成本。如果天然橡胶价格再继续向下,胶农的积极性更低,砍伐橡胶林的现象会增加,这不利于我国橡胶种植业的发展。另近年来,在国内天然橡胶需求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在国家走出去政策的引导下,不少企业走出去到东南亚国家种植橡胶,建立加工厂,再将其生产的橡胶进口到国内,其中有不少企业建立了复合胶加工厂。我国天然橡胶行业走出去的第一家企业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介绍,“非胶成分大幅增加,对复合橡胶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这一调整,不仅影响复合橡胶的生产,还会影响原胶的生产。如果在生产复合胶时炭黑加多了,生产环境就容易污染,将影响原胶的生产。如果含胶率标准真的降低了,近期可能影响与轮胎企业年初签订的合同供应,远期则轮胎企业肯定不买账,贸易也就没法做了。而国内其他走出去的企业在东南亚经营的规模较小的加工厂处境会更难,有可能会被淘汰。”
复合胶标准的调整,对贸易商环节打击非常严重,可谓当头一棒。原来的复合胶配方,基本为通用货物,便于流通,任何工厂皆可用。中国每年150万吨的复合胶进口量,给了贸易商很大的施展舞台。而一旦调整,轮胎厂可能只能直接与上游工厂合作,贸易商将从而失去贸易机会。未来橡胶贸易商不会因市场的洗盘而完全没有生存基础,会趋向金融化和精细服务化,满足以下条件的贸易商会获得新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