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依然偏空 沪胶弱势不减
周四,受偏空宏观经济因素作用,沪胶延续弱势格局。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6月份CPI同比上涨2.3%;PPI同比下降1.1%,同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CPI温和可控,PPI却持续负增长,一温一冷反映了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虽然当前宏观经济增速和就业都处于合理区间,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2.3%,上半年CPI 比去年同期上涨2.3%。鲜果、鲜蛋等商品涨幅较大,牵动着居民消费神经。预计下半年物价仍然温和可控,CPI稳中仍有“局部涨价”,在稳增长的同时打好民生牌。同日公布的PPI数据显示,6月PPI同比下降1.1%,降幅逐渐收窄,显示出经济企稳的态势。
需求放缓是PPI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而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的“去杠杆、去库存”经营策略进一步压低了PPI水平。
CPI、PPI的分化走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虽然当前宏观经济增速和就业都处于合理区间,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PPI同比降幅在上月基础上继续收窄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收窄。如果同时考虑到部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连续上涨,表明工业品市场已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本月1日发布的PMI也是中国经济出现企稳的信号,6月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这一指数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创下年内新高。这也是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PPI降幅持续收窄,4月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微调措施发挥了作用。从一季度到现在,宏观经济由压力较大逐渐走向稳定好转,微刺激的效果不仅反映在实际指标PPI上,也反映在先验指标PMI上。
截至6月,PPI数据已经连续28个月下降,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现象颇为严重,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之一。不过,把CPI和PPI以及6月PMI的数据综合到一起看来,今年5-6月份中国经济宏观层面的短期波动已经见底,经济下行的压力存在,但是已经趋弱。
7月9日美联储公布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明确了结束QE的时间,并指出目前的利率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对于美联储首次升息的时间,纪要中并没有明确透露。纪要中还提醒,市场不要对经济过于自满,美国经济复苏仍有待时日。
6月这份会议纪要,美联储很清楚地向市场宣判了QE的“死刑”,目前市场不确定性全在美联储将何时启动首次升息。会议纪要提醒不要对经济过于自满,这反映出美联储不想向公众提供太多的慰藉,毕竟当前美国经济在很多方面仍处于历史性的低谷,全面复苏仍有待时日。
美联储6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
货币和利率政策方面:如果经济前景能够维持下去,将在10月份结束购债。在首次加息时或之后结束债券再投资,通过维持利率不变与削减购债的政策决定,继续支持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起到的角色和作用;支持继续设定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
就业市场方面:劳动力市场整体状况继续改善。平均工资继续温和上涨。交通,能源,电信和制造业复苏强劲,特别是汽车制造业。
经济方面前景:经济、劳动力市场和通胀领域的风险广泛平衡,经济将在2015年下半年反弹。二季度经济反弹,一季度经济降幅之大令人意外,伊拉克和乌克兰给全球增长带来下行风险。
通胀方面,欧洲与日本持续的低通胀或削弱美国通胀预期,近来价格指标表明通胀从低位上升,预计通胀会较快上升,或认为存在通胀上行风险。
受上述利空因素影响,沪胶弱势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