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举办的青岛市橡胶技术科技奖赏大会上,一个关于"轮胎电子标签规划"的研讨项目引起了专家留意,一起也获得了青岛市科技进步奖的二等奖。
近来,记者专门采访到项目的主持人之一国家轮胎工艺与操控技能研讨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川来,了解到这个项目实际上就是为轮胎也添加一个"电子身份证",这样不只能够记录下从出产到出厂的一切信息,并且能够有用地处理轮胎的串货和索赔的相关问题。而现在他们也在研讨如何运用这种技能完成"智能轮胎",胎压够不行,它会及时传送回实时信息。
刘川来告诉记者,当初为研讨这项新技能,首要是为了处理轮胎的串货和歹意索赔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都有对轮胎的索赔准则,如果是因为你轮胎质量欠好,消费者就能够到经销商或者是厂家进行索赔,可是也存在歹意索赔的状况,比如说是因为运行环境欠好,超载、超温行进导致的轮胎寿数变短,这种状况之下再找厂家索赔就归于歹意索赔了。"刘主任跟记者说,"现在大部分的轮胎都是在轮胎外表印上硫化条码,时刻久了之后很快就会磨损,所以在轮胎的'身份'辨认和办理上仍是存在着缝隙,这样会发生轮胎的串货、歹意索赔等一系列的问题。因而,我们就想到给轮胎装上'电子身份证'。"
记者了解到,刘川来带领的团队所选用的办法,就是现在常用的RFID(射频辨认)技能,将一个电子芯片植入到轮胎里边,因为它的唯一和不行仿制性,便利信息读取,就相当于给轮胎安装了一个"电子身份证"。"这个芯片我们从出产过程中轮胎成型的阶段就开始植入,这样轮胎什么时候出产的,什么时候卖的,卖给了谁,每个出产和出售过程都会被记录下来,都能够很清楚,这样能够建立一套关于轮胎的信息办理体系,做到对轮胎真正有用的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