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山东查验检疫局、东营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我国首个出口橡胶轮胎技能性交易办法研讨评议基地,正式授牌并落户山东东营。
在此之前,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与山东查验检疫局一起签署《关于技能性交易办法作业协作备忘录》,轮胎评议基地建造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该基地将依托东营轮胎区域资源和工业集群,发挥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山东查验检疫局和东营市人民政府三方的资源、功能和政策优势,集成"产学研政"多方力气,全链条参加轮胎技能性交易办法研讨和应对作业。
此外,该基地将经过国外技能性交易办法信息采集、剖析评议、研讨应对等手法,有用破解国外壁垒、帮扶轮胎产品顺利出口方针商场,一起凭借其倒逼机制引领工业转型晋级,进步轮胎产品技能性交易办法研讨、使用水平,促进我国硅胶混炼胶工业健康发展。
山东是我国轮胎出产和出口大省,目前已有200多家出口企业,标准种类达数百个,产量和出口量约占全国的50%,行业里素有"国际轮胎看我国,我国轮胎看山东"的说法。
东营作为山东轮胎主产区,已树立全国首家国家级出口轮胎质量安全示范区,形成了良好的工业根底,在引领轮胎质量水平全面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国际经济继续低迷,欧美等首要经济体复苏缓慢,交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以"安全、清洁、环保、健康"为主的技能性交易办法,成为继关税、配额等传统壁垒后我国轮胎出口企业面对的首要妨碍。
欧盟REACH法规、燃料功率标签法、美国"双反"查询等极大地约束了我国轮胎产品的出口,局势不容乐观。
以东营市为例,2015年轮胎出口额为26.28亿美元,同比下降26.5%。
据查询,大部分受访企业反映,遇到过不同程度的技能性交易办法影响,而限于人员不足、信息途径有限、本钱压力等原因,大都轮胎企业没有进行深入研讨应对,只能被迫承受。
东营查验检疫局局长李本和以为,评议基地的完工,将有利于加强国外技能性交易办法研讨、应对,保护工业利益,为我国出口轮胎工业在技能性交易办法范畴争取更多话语权,协助产品打破壁垒,更顺利进入方针商场。
据悉,该基地设在东营市,日常作业由东营查验检疫局承当,组织行业协会、企业与国外认证机构的专家展开相关研讨评议活动。
查验检疫部分还将与东营市橡胶轮胎协会、广饶县商务局加强协作,一起推进我国出口塑胶制品轮胎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造,为轮胎出口企业提供国际交易全方位、一站式的归纳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