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陕汽乌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壮大,与它配套的瑞格工贸汽车零部件、富瑞特种设备等近20个产业项目也在加快推进。目前,蒙达湖轮胎一期投产,总投资30亿元的新型空冷贝氏体钢项目进展顺利,中钰镁轮毂等项目签约落地,鼎晶太阳能电池等项目稳步实施。作为乌海市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装备制造业也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装备制造业的崛起是乌海市近年来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2014年,乌海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主动作为,大力发展煤炭精深加工和现代煤化工产业,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的风景线。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乌海经济的筋骨更为强健,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接近80%。为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14年经济下行压力下,乌海市工业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亿元,增长21%。
与装备制造业齐头并进的还有乌海市的精细化工产业。目前,乌海市拥有36户精细化工企业,共涉及产品70多种,正在实施的精细化工项目24项。随着腾龙生物一期、禾业高效农药、东源科技1,4-丁二醇、成城交大、佳瑞米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乌海市的精细化工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精细化工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
新兴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乌海市的传统产业也通过升级提质盘活存量,产业实现优化。截至目前,乌海市的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90%以上,焦炉煤气年处理能力达30亿立方米,煤焦油深加工达90万吨,硝铵达18万吨。天津亚东萘系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神华硝铵、黑猫三兴二萘酚项目基本建成,宝化万辰煤焦油深加工一期、华油焦炉煤气综合利用二期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煤焦化工产品由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向甲醇、液化天然气及酚油、萘油、蒽油等方向拓展延伸,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初步实现了低碳发展。乌海经济开发区成功列入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开发区总体规划获自治区批复,乌海市被列入自治区煤电灰铝一体化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全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准筹建,海勃湾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批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此外,该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89万千瓦,完成电力多边交易42亿度,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1亿元。铁路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白货”发运比重由56%提高到68%。
乌海市还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工作,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比居自治区首位。目前全市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4家、研究院6家,并建立了首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乌海市的第三产业也在2014年迈出了新步伐,全年完成增加值212.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