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胎气压是影响轮胎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合适的胎压可使轮胎发挥最理想的性能。胎压过低会使胎体变形过大、帘线过度疲劳、胎侧易出现裂口;胎压过高会减小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加速胎冠磨损。因此,汽车企业通常会按照轮胎允许载荷、类别和使用特点等推荐合适的胎压或胎压范围;同时,保持合适的胎压也是消费者在汽车日常维护保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s,简称TPMS)是指安装在车辆上能以某种方式监测轮胎气压,在胎压发生异常时报警的辅助系统。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目前市场上TPMS产品主要有三类:双向直接式、单向直接式和间接式。TPMS的作用是在胎压发生异常时报警,以提醒驾驶员尽快采取调整胎压等纠正措施,使车辆在适当的胎压下行驶,减小因胎压异常而可能造成的轮胎过快磨损、燃料消耗增加以及爆胎等风险的几率。需要明确的是,TPMS的作用仅限于在胎压异常时报警,但无法直接对胎压进行调整;对其他突发情况引起的瞬间爆胎无法监测,且爆胎后也不能对车辆行驶姿态进行主动干预。因此,TPMS在安全、节能等方面的作用是间接的、有限的。
为了引导和规范我国TPMS产品应用和技术发展,我国于2006年启动、2009年制定完成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基于胎压监测模块的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GB/T26149-2010)。鉴于当时我国市场上直接式和间接式TPMS并存、国内部分双向直接式TPMS产品的部分性能指标领先的情况,为引导TPMS技术发展和应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汽标委”)依据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性质,主要基于双向直接式TPMS功能和技术指标,提出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TPMS功能及性能要求。由于GB/T26149-2010主要基于双向直接式TPMS制定,单向直接式和间接式TPMS产品无法满足,因此,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产生了很大分歧。为避免该标准过于严苛的技术指标对TPMS未来可能的技术发展形成制约,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将标准名称《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修改为《基于胎压监测模块的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从标准名称和适用范围上将其适用性限定为基于胎压监测模块的TPMS。
GB/T26149-2010自发布实施以来,受到汽车企业、TPMS企业等各方广泛关注和重视,在促进TPMS产品应用和技术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国内TPMS装车率随之有所提升,尤为重要的是,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国内单向直接式TPMS技术研发和性能提升,并间接促进了间接式TPMS升级换代。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国内TPMS产品和技术日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单向直接式TPMS、基于ESC的间接式TPMS等技术因为很好地平衡了功能、性能、可靠性和成本,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在我国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同时,美国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 ECE)先后制定并实施了TPMS相关技术法规,美国和采用联合国法规的相关国家和地区陆续开始强制轻型汽车安装TPMS,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对制定TPMS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讨论。部分TPMS生产企业及其上游企业从进一步促进TPMS应用的角度,积极推动强制安装TPMS或制定有关TPMS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质工程专家、全国人大代表王梦恕连续六年提出人大提案,建议尽快出台TPMS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安装TPMS。
综合考虑GB/T26149-2010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国内TPMS技术和市场发展情况、国外主要汽车市场针对TPMS开展的立法活动以及全国人大代表有关TPMS的提案等多种因素,我国组织开展了TPMS推荐性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并最终启动了乘用车TPMS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研究和起草。